大雾天安全驾驶的技巧
大雾天安全驾驶的技巧
未雨绸缪,才能决胜于千里之外。要在雾天里驾车出行,一定要小心哦!那么,大雾天安全驾驶的技巧有哪些呢?下面跟着学习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大雾天安全驾驶的技巧
行车时开灯要齐全
准备上路时,我们要打开前后雾灯、示宽灯、近光灯和尾灯,上高速行驶时还要记得开应急灯(双闪),利用灯光来提高能见度。在灯组的构造方面,氙灯由于色温值高,所以穿透能力比较差,所以车辆配有氙灯的车主不要认为开了平日里光亮异常的大灯就万事大吉了,记得一定要开雾灯!如果灯组中能带有透镜、LED,聚拢光线和增加亮度都是对雾天行车有好处的。
“慢”字当头
这是对付驾车时潜在危险的诀窍,车辆之间、车辆与行人之间都要保持充分的安全距离。根据人的反应能力,当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200米时,时速不得超过80公里;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100米时,时速不得超过60公里;能见度小于100米大于50米时,时速不得超过40公里;能见度在30米以内时,时速应控制在20公里以下;一般视距10米左右时,时速控制在5公里以下。当遇大雾,能见度极低的时候,建议您最好尽快想办法停车,把车开到路边安全地带或停车场,待大雾散去或能见度改善时再继续前进。
靠右行驶少走路中央
浓雾行车应该靠右行驶,以公路右侧的行道树、护栏、街沿等为参照物,尽量不要走路中央,有条件的车辆走高速和三环的应开启GPS,它可以提醒你应该在哪个路口出去。雾天在环路或者高速路发生堵车时请尽量不要待在车上,驾乘人员必须下车,迅速离开公路,翻过路边护栏,在道外等候,避免后面车辆追尾造成人员伤亡。
视线不好勤用灯光和喇叭
雾天行车应开启前后雾灯、示宽灯、近光灯和尾灯,用近光。雾大或走高速应开启应急灯,利用灯光来提高能见度。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雾天行车不要使用远光灯,因为远光灯射出的光线容易被雾气反射,会在车前形成白茫茫一片,开车的人反而什么都看不见。在雾天视线不好的情况下,勤按喇叭可以起到警告行人和其他车辆的作用。当听到其他车的喇叭声时,应当立刻鸣笛回应,提示出自己的行车位置。两车交会时应按喇叭提醒对面车辆注意,同时关闭雾灯,注意减速。不过,在市区内要慎用喇叭。
切忌盲目超车
如果发现前方车辆停靠在右边,不可盲目绕行,要考虑到此车是否在等让对面来车。超越路边停放的车辆时,要在确认其没有起步的意图而对面又无来车后,适时按喇叭,从左侧低速绕过。另外,也请注意小心盯住路中的分道线,不能轧线行驶,否则会有与对向的车相撞的危险。在弯道和坡路行驶时,应提前减速,要避免中途变速、停车或熄火。
不要急刹车
冬天浓雾会使路面上形成薄霜或薄冰,极易产生侧滑,切不可急打方向盘、猛踏或快松加速踏板,以防侧滑。雾天出行,受尽快冲出浓雾包围急切心理的支配,会无意中提高车速,要注意减速,尽量把车速控制在能及时停车的范围内。若后车车距太近,可轻点几下刹车,使得刹车灯亮起,以便后车注意。
遇到事故100米外设警示牌
雾天遇到突发故障停车检修或是交通事故时,应在车前后100米外处摆放警示牌,并及时通知交通管理部门,开启视宽灯及应急灯,有随车应急用照明设施的应开启应急照明向后方照射以提醒后面的车辆,并在车前、后方设置反光标志,人员应该立即离开公路并站在较高处等候交警到达现场。
雾天开车容易出现的危险
第一类:长下坡路段雾天多危险
据介绍,长下坡路段往往也是特殊天气条件多发路段,加上行经长下坡路段,不少驾驶人往往习惯长时间踩住刹车,那样可能会导致制动器失效,再加上雾天条件下制动器敏感性下降;因此雾天下坡时,不要单纯依靠制动减速,还要选择低挡位降速;此外绝不允许空挡滑行或熄火滑行。
警方支招:雾天途经长下坡路段时,应加强观察,减慢至适当车速平稳通过,没有情况不要紧急刹车。遇前方堵车,除非你在最右侧车道能无障碍进入应急车道避让通过外,不要再尝试变换车道。
第二类:“S”形道路雾天易追尾
途经“S”形道路,前后车的间距不易控制,因此十分容易发生追尾事故。
警方支招:途经“S”形道路,车辆应该尽量避开清晨和午夜雾气多发时段;如进入有雾区域,应尽量使用近光灯,这样,可以看清楚地面的标线,沿着标线保持方向,防止跑偏;在不确定前方情况的时候,用好汽车喇叭也很重要,防止追尾事故的发生。
第三类:急转弯路段雾气最遮挡视线
平日行车时,急转弯路段本来就属于事故易发地点,加上雾气遮挡、视线阻拦,急转弯路段即使只是薄薄的雾气,其实也蕴藏这巨大的危险性。
警方支招:在雾区急转弯路段行车时,一般不要猛踩或者快松油门,更不能紧急制动和急打方向盘。如果认为确需降低车速时,先缓缓放松油门,然后连续几次轻踩刹车,达到控制车速的目的。
第四类:城郊接合部路段警惕“象鼻形”雾气
经常在大雾中驾车的市民估计都有这样的感受,浓雾来临前,会有一个“浓—淡—浓”的反复过程,容易迷惑司机,降低司机的警惕性。据了解,专家将雾前这一“浓—淡—浓”变化称之为大雾“象鼻形”现象,可能与大雾降临前短暂的“大气同温”(水汽冷却会散热)有关。这种“象鼻形”雾气往往多发于城郊接合部路段。
猜你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