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书 > 热点文章 >

白露节气的由来及文化风俗

时间: 云霞 热点文章

白露节气的由来及文化风俗_白露养生做到六防

 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下面小编带来的白露节气的由来及文化风俗,希望大家喜欢!

白露节气的由来及文化风俗

 白露节气的由来及文化风俗

白露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据史书记载,白露时节是夏秋之交,秋风乍起,露水开始渐浓,所以称之为“白露”。在这个节气中,天气开始转凉,田野里的水汽凝结成露水,甚至有些地方会出现初霜,这也标志着农作物进入了成熟期,是收获的开始。

在白露节气到来之际,民间习俗有很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赏菊”。菊花因其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形态和花卉语言上的含义而备受人们喜爱,成为白露节气的代表花卉之一。赏菊活动也因此成为白露节气的重要文化元素之一。

秋季的前两个节气均闷热,秋季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自白露节气起渐渐趋向凉爽、干燥。随着进入深秋,气候由热转凉,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由于昼夜温差较大,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而凝结成的水珠,人们称其为“露”,又因其呈现白色而称“白露”。所以白露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

风俗

①饮白露茶

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的另一个生长佳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它多了一些过火的味道,给人的感觉刚刚好。轻轻呷一口,唇齿之间满是甘醇的味道,深受老茶客喜欢。

②吃番薯

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含糖量达到15%~20%。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中医视红薯为良药,有“长寿食品”之誉。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白露养生吃什么?有哪些养生要诀

③啜米酒

湖南资兴的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

白露时节的饮食习俗

据古籍记载:“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每年的公历9月7日或8日,太阳运行到黄经165度,为白露节气。白露时节,气温渐凉,炎夏已逝,暑气渐消,我国大部分地区天高气爽,云淡风轻。

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思是说,白露时节,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为此,民间也形成了与白露时节相关的一些习俗。

一、 食用白色食材补身

白露时节,暑热已去,人们的胃口逐渐变好;而且为了应对随后将至的冬季寒冷,就开始补身了

相传,为了与“白露”字面上的“白”对应,一些地方在白露这天食用“十样白”。

所谓“十样白”,指的是十种带“白”字的食材,诸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也有的地方食用的是“三样白”,与此类似。据说,食后可以滋补身体,去除风气。

二、为小孩补露祛病

有些地方过白露,还有一个专为小孩补露祛病的习俗。

如果小孩子患有哮喘、尿床等疾病,白露这天,家人会宰杀鸡、鸭,煮熟后盛入碗中,让这个孩子端到岔路口去吃。吃完后,将空碗放在一条路上,孩子则从另一条路回家。过一会后家人再去收回碗筷。

据说,这是因为白露的“露“和“路”谐音,白露日将孩子吃饭的饭碗放到另一条路上,意味着将哮喘、尿床等疾病,借着白露日,从此远离孩子。

三、喝白露茶

南京不愧是六朝古都,南京人是很会生活的。他们也很重视各种节日。

老南京人则饮“白露茶”,品尝那种独特的甘醇清香味;

到了白露,讲究的南京人是要喝“白露茶”的。据说,此时的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四、饮白露酒

以前,很多人家自己酿酒,作为节日助兴和待客之用。而且一般是从白露时节开始酿造,以糯米、高粱等五谷为原料,略带甜味,因此得名“白露米酒”。

酒酿好后,入坛密封,埋入地下或者窖藏,待数年乃至几十年才取出饮用。

白露这天,喝了窖藏的白露酒,再开始酿酒,可谓是酒香四溢。

五、吃龙眼

福州等地,白露时节则有吃龙眼的习俗。

白露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相传在白露这天吃龙眼,可以起到大补的作用。

 白露养生做到六防

1.防乱补

比如说我们可以吃一点乌骨鸡汤、蜂蜜、芝麻、花生之类的。

2.防肥胖

到秋天的话天气转凉了,胃口也好了,食欲大增,往往饮食过多。

3.防伤害

秋令时节我们还是要坚持锻炼,运动时要防受凉感冒、运动损伤和运动过度。

4.放秋寒

要注重运动锻炼,也要讲究耐寒锻炼。也要适当增减衣物。

5.防感冒

要注意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6.防肠胃病

到立秋之后,要慎食一些瓜类、水果之类的东西。

露从今夜白

每年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叫“白露”节气。“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白露的天气气候

节令至此,正当仲秋季节,气候一如春季,不仅花木依然茂盛,而且有的花的颜色较春天更艳,如木芙蓉、秋海棠、紫茉莉、鸡冠花、雁来红,特别是田野里迎风招展的荻花。古诗云“日照窗前竹,露湿后园薇。夜蛩扶砌响,轻娥绕竹飞”。此时天高云淡。气爽风凉,可谓是一年之中最可人的时节。但此时节,地球上的许多有生命的东西,会在萧瑟秋风中随之由荣而衰。不过,万物兴衰皆自然,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舜亡。

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这时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故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

候鸟迁徙,收获金秋

“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农历8月,正是公历9月的“白露”节,这时节,对气候最为敏感的候鸟,如黄雀、椋鸟、柳莺、绣眼、沙锥、麦鸡,特别是大雁,便发出集体迁徙的信息,准备向南飞迁。起程佳期多在仲秋的月明风清之夜,好像给人传书送信——天气冷了,要收割的庄稼赶紧收吧,并备好寒衣,迎接“三秋”大忙季节的到来。

农业上,经过一个春夏的辛勤劳作之后,人们迎来了瓜果飘香、作物成熟的收获季节。辽阔的东北平原开始收获大豆、谷子、水稻和高粱,西北、华北地区的玉米、白薯等大秋作物正在成熟,棉花产区也进入了全面的分批采摘阶段。这时的田野,一眼望去,高粱如火,棉花似云,大豆咧开了嘴,荞麦笑弯了腰。农谚中:“白露高粱秋分豆”、“白露前后看,莜麦、荞麦收一半”是真实的素描。从白露开始,西北、东北地区的冬小麦已开始播种,华北冬小麦的播种也即将开始。

太湖白露祭禹王

相传每年白露时节,蒹葭苍苍中的太湖渔家有祭拜大禹的传统。《禹贡》里大禹疏通三江,使得"震泽底定"。震泽便是太湖的古称,相传大禹治水由北而南,从黄河而至江淮,最后在太湖将兴风作浪的鳌鱼镇于湖下,消弭了水患。

一年一度的秋季祭典就在白露之后举行。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这时秋水横溢,鱼蟹生膘,为了能在随后的捕捞季获得好收成,为了能有一个风平浪静的湖面,太湖两岸的渔民在白露时节赶往位于太湖中央小岛上的禹王庙进香,祈祷神灵的保佑。据清乾隆年间《太湖备考》所载,禹王香期一般为七天,前三天祭拜,后三天酬神,最后一天还有送神的仪式。在祭拜时,人们许愿将把秋冬之际捕捞的第一条肥鱼献给禹王。不仅太湖两岸,苏南、浙北、上海的渔民也会前来参加,各地的渔民在庙前布置香棚分祭,互相攀比谁的祭礼更丰厚,谁的香棚更堂皇。香期内,这个水中孤岛成了盛大的庙会,千帆云集,商船罗列,因着人气聚集起来的商贩在小岛上叫卖着各类杂货和生活所需,临时搭建的茶楼和酒棚里更是人满为患。最热闹的要数为酬神而搭建的戏台,民间的草台班被渔民们请来排演折子戏,既是酬神,也是人们难得的娱乐。其中,《打渔杀家》则是必演的一出。

1950年,太湖上最后一座禹王庙毁于大炼钢铁。直至90年代中期,渔民们重新在禹王庙遗址上进行祭拜,这一习俗才得以延续。

白露由来介绍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当太阳到达黄经一百六十五度时交白露节气。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露水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40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