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书 > 热点文章 >

重阳节的禁忌是什么

时间: 云霞 热点文章

重阳节的禁忌是什么_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下面小编带来的重阳节的禁忌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

重阳节的禁忌是什么

 重阳节的禁忌是什么

【忌说节日快乐】

相传这天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安。因此重阳节里的祝福是“身体健康”或“全家平安”,而不能说“节日快乐”。

【忌煮饭】

过去传说”重阳不蒸粑,老虎要咬妈“。重阳是老人节,要让长辈休息,不能因做饭而劳累。当时没能把这个道理讲清楚,就拿这个俗语来唬人。

【忌行房事】

男女房事必以时,才能达到阴阳调和。而“重九"是阳数巅峰,过后转为阴数,所以禁忌一切冒失行为,要小心慎行,房事也在禁忌之列。

【忌送菊花】

因为菊花是祭花,所以人与人之间送菊花并不合适。

重阳节的习俗

一、九日登山

一有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二有李白《九日登山》,可见登高是重阳节的风俗之一,重阳佳节,秋高气爽,登高可使人心旷神怡、健康祛病。

二、九日醉吟

所谓九日黄花酒,即是指菊花酒,农历九月,菊花争艳,因此九月又称菊月,菊花象征长寿,菊花酒寓意“吉祥酒”,在重阳节有赏菊、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所以,重阳节又称为“菊花节”,重阳节聚会饮酒、赏菊赋诗早已成为一种时尚。

三、佩茱萸

之所以王维诗曰:遍插茱萸少一人。是因为在古代,插茱萸是重阳节的习俗,因此,重阳节又称茱萸节。茱萸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植物,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可以入药,能消积食,治寒热。所以,在古人重阳节佩茱萸希望可以辟邪求吉。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四、食重阳糕

重阳登高还与吃重阳糕有联系,因为“高”与“糕”谐音,所以重阳登高,重阳吃重阳糕,登高吃糕,有步步高升之吉祥寓意,此外,还用于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

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重阳节除了上述人人皆知的风俗习惯以外,各地也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以庆祝重阳佳节。如:在河北,重阳节有“追节”的习俗,即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在山东昌邑北部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所以有重阳节吃辣萝卜汤的习俗;又如江苏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等等。

重阳节不仅在中国有习俗,在国际上其他国家也有一些风俗,如:在韩国有吃花煎、花菜玩花煎游戏,放风筝的习俗;在日本有吃茄子,吃栗子饭祭菊等风俗。

重阳节的意义

重阳节有敬祖、敬老、感恩的意义。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九九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九节、晒秋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由于“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日“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便有了九九重阳节这一说法。

重阳节的由来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易经》里,“九”是阳数,两九相重,所以称“重九”;又加上日月逢九,两阳相重,故称“重阳”。

根据目前的研究,重阳节的起源细节尚未有相对一致的结论。根据当天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活动的原始寓意来看,重阳节的兴起,似乎和人们躲避灾厄有关。

因此,尽管重阳节在汉代已基本成型,但在东汉以前,是作为一个禁忌日出现的。也就是说,先民认为重阳节当天并不是一个“黄道吉日”。

经过六朝时期的发展,这一观念才开始慢慢转变,具备积极意义;逐渐成为人们祈福消灾、放松游乐的传统节日之一。

重阳节的意思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这一天是个吉利日子,应该举行活动来庆贺,由此逐渐演变成了节日。

“重阳”名称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屈原在《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期,据曹王《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魏晋时期,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写道:“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醒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那时候在重阳节,人们就要赏菊、饮酒了。到唐朝,重阳节成为了正式节日,并且普及开来,无论王公贵族,还是民间百姓,都会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到了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庆祝,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到了清代,这种风俗依旧盛行。

42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