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心得感悟1000字
水浒传心得感悟1000字(精选8篇)
水浒传心得感悟1000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水浒传心得感悟1000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水浒传心得感悟1000字(精选8篇)】,供你选择借鉴。
水浒传心得感悟1000字篇1
梁山泊悲剧,并非宋江之过。梁山泊悲剧,这也是社会的悲剧。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水浒传心得感悟1000字篇2
《水浒传》这本书讲述了北宋末期,宋江、晁盖等人建立水浒寨,与江湖好汉们结为兄弟,一同上山聚义。由于晁盖在曾头市中箭,宋江成为寨主。他们受了招安,向北宋朝廷投降。经过平王庆、田虎,消灭方腊后,一百零八位好汉仅剩二十七位。余下的人却被奸臣迫害,这队轰轰烈烈的起义军竟落了个悲壮的下场。
读了《水浒传》后,我认为宋江这个山寨之主 ,有三点做的不是很好。
其一,宋江投降招安的纲领路线,不是一条好路线。
北宋小朝廷是一个十分昏庸腐败的王朝。不仅这个“君”是昏君,天子的手下宠臣,还全都是奸臣,陷害忠良,重用小人。宋江若投降,后果就会使被奸臣陷害,只能落得一个“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若是像李逵一样,嚷嚷着“夺位当皇帝”,以宋江的军事力量,有可能成功,但他与方腊,却不免会有一场恶战。想当皇帝的,又会有好几个,但皇帝位子只有一个。怎么办?那就只好打!打到剩一个为止。然而,宋江却没有当皇帝的魄力,他便只好选择了投降。投降又有什么好处呢?无非就是想青史留名嘛!如果当好了皇帝,国泰民安,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百姓还会感激你的!
其二,宋江把“忠孝节义”四字看得过重,导致他起义失败。
自从孔子主张道学后,“忠孝节义”四字已经变得比生命还重要了。然而,古话说得好:物极必反。“忠孝节义”泛滥的背后,禁锢了不少人才的思想,演绎了不少悲剧故事,不少人被活活“憋”死。“只要听话的饭桶,不要叛逆的人才”,成了封建主义者的宗旨。宋江也走不出这个“老框架”,当了以“忠孝节义”为代表的封建思想的牺牲者。历史上,当了皇帝,成就霸业的人,都不怎么讲“忠孝节义”。例如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置自己的女婿的儿子——周静帝的生死而不管,还将他杀害,并没有什么道学精神。“忠孝节义”可以用,但也要注意用法与轻重。如果像宋江这样用,死心塌地的投降招安,那就是“愚忠”。宋江只是梁山泊中的一个小小草寇,就把“忠孝节义”放得如此高,岂不犯傻?
其三,宋江打方腊,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打仗有两个目的:第一,扩大自己的地盘,充实自己的兵马;第二,使别人降服自己。如果像宋江打方腊,人马从一百零八人减到二十七人,带着一群残兵败将,跑回去领赏,那就是拿自己的队伍开玩笑。打方腊,实质上也是从招安开始的。投降,相当于去当朝廷的走狗。走狗的任务,就是帮猎人逮猎物。以盗治盗,这种封建统治者的惯用伎俩,宋江竟糊涂到看不出来?
宋江犯的以上三个错误,基本上就是他起义失败的原因。如果一味地只知道像绵羊一般,任由奸臣们这批狼宰割,除了兔死狗烹这个下场外,别无选择。
水浒传心得感悟1000字篇3
寒冷的日子,呆家的寂寞,捧起书来,静心阅读,了无生趣的日子顿时生机勃勃,寒气逼人的天气立刻暖意阵阵。------题记
书,似一杯浓茶,让人意犹未尽;书,若一泓清泉,使人甘甜舒爽;书,像一片风景,令人流连忘返;书,如一缕阳光,让人心神宁静。
书,可以说是我的启蒙老师,在我很小的时候,便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一本书都带给我丰富的感受,受到精神的陶冶,心中的感触便油然而生。
我开始沉迷于中国四大名著,其中元末明初的施耐庵编著的《水浒传》给我的感触最深。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伯聚义的故事。先智取生辰纲,再相知,相识,聚义,后梁山好汉经过三打祝家庄、出兵救柴进,又连续打退高太尉三路进剿,桃花山、二龙山和梁山三山会合,同归水泊,后来,晁盖不幸中箭身亡,卢俊义经历诸多曲折上了梁山,排定座次。
读完此书,一个个丰富、鲜明的人物形象便映入我眼帘有为人仗义的宋江,有嫉恶如仇的李逵,有刚正不阿的晁盖,更有足智多谋的吴用……
最富血性和传奇色彩的“行者”武松景阳冈打虎,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夜走蜈蚣岭,一个个生动传神的故事,无不体现他的有勇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崇尚忠义的品格。
现如今,社会上还存有许多不良的现象,当我们直面于此时,不仅要见义勇为,还要见义智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让世界变成美好的明天!
在这108个仗义豪勇的英雄好汉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林冲,他生性耿直,爱结交好汉,武艺高强,惯使丈八蛇矛,他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又打了许多胜仗,为人安分守己,勇而有谋,是条真汉子。林冲安分守己,却遭人陷害,为官的不怀好心,致使了许许多多无辜的人走上了官逼民反的道路。在当今这个小康社会,在阶级上层可能也有不两袖清风、不清正廉洁的人,在这样的人的统治下,平凡的人生活却并未达标准,但最终这些人都被一一查出,还老百姓一个公道。
《水浒传》真可谓是水浒英雄替天行道,梁山好汉行侠仗义!
人生虽有无限坎坷,但我们要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这一真理!君不见,“托举哥”周冲、“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妈妈”吴菊萍等被我们整个民族津津乐道,而“老虎”“苍蝇”之流被我们所唾弃,这也不正是说明了“义”的品格还没完全消失,拯救民族之义,我们,还有希望,我们这一代,就是希望!
书,似一把钥匙,打开知识殿堂的大门;书,如一瓶甘露,滋润干枯的心灵;书,若一根蜡烛,点亮黑暗的世界。
水浒传心得感悟1000字篇4
“各无异心,生死相托,替天行道,保国安民,若有存心不仁者,天地不容,神灵灭顶。”——《水浒传》
“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元末明初,世事黑暗,病态张狂。这乱世之中一举人因替穷苦之人辩冤纠枉辞官起义,却因领头人居功自傲,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愤然浪迹江湖,与世隔绝。
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怀着满腔的热忱与悲愤,施耐庵遇到了同样处境的知己罗贯中,开始了水浒传的创作。
可能你会惊叹,这不过是从民间搜集来的故事性强的小说罢了,凭什么跻身中国四大名着?这可不是空有虚名啊,你看他描写水功了得的浪里白条:“那人把竹篙一点,双脚一蹬,那条船便像箭似的划向江心,两只脚把船只一晃,便船底朝天,两人全落入水中。”,“点”,“箭似的”,“一晃”,写出了张顺的灵活敏捷。相反,你再看陆地上称霸的“黑旋风”:李逵大怒,脱下布衫,双手一架,早抢了五六条竹篙在手,好像扭葱一般扭断了。”这“扭葱一般”,让施耐庵传神的文字功底深入人心。当然我读这作品也常会有疑议:如文中“妖术”一次在吴用口中频繁出现;如“武松打虎”那一章脍炙人口的故事,那吊颈白额大虎当时又饥又渴,跃起必高人数米,武松是怎样在醉酒的情况下抓住它头上的皮毛把它硬摁下去呢?我也知道武松的勇猛好战,但这段佳话在人民口中可渐渐成了神话。
事实上施耐庵是在愁家,愁国,愁天下的烦躁下能写出如此传神,把各种故事、人物个性融合地天衣无缝,在当时的文化水平来说已能鹤立鸡群了。我常常会努力想像鲁迅一般从他浓重的笔墨中看出一些词来。鲁迅从教科书里看出了满是“吃人”的词,而我从施耐庵的书中看出满是“胸怀”的气魄。那一幕幕细到每一个动作的打斗让人俯首称妙;那“及时雨”宋江喜欢结识英雄好汉,仗义疏财,对有本事的人无论贵贱都好好款待,以此名扬四海的胸怀和后文不记前仇,善心待人的性格和亲密和气的领导气概都像极了施耐庵自己,我想每一个在写人物文学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的体现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在创建人物属性的时候,都会出现自己的影子,而宋江就是施耐庵憧憬的、那个如己所愿的、能得到用武之地另一个的影子吧。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挥笔一书,挥出了如此“落草为寇”的气概,如此昙花一现却现得轰轰烈烈的梁山好汉。
水浒传心得感悟1000字篇5
思考一切无人问津的未知,可能可以发现无人知晓的桃源。
——题记
它们在纸页上狂舞,昏黄的光的透视下,下一层地狱的恶魔墨色的身影放声欢唱,隐约可见它们寂然而狂暴的眼神。
我百般无奈,坐在屋内,几粒光从窗间的缝隙飞奔而来,金色的光束里细小的尘埃在微不可察的气流中升腾。我知道那层薄薄的窗外是什么——奔放的云拥抱着高耸的楼房顶部,光的河流自天而下,灿烂的阳光中隐约的笑声将欢乐抛上诸天……
我烦躁地不停翻页。
只是忽的,我发现了一句话:
“兄弟不知,我是心腹兄弟,现在舍命前来救你……”
这是在“宋公明义释晁天王”中宋江见到晁盖时所述的第一句话。
我霎时间感受到了某种奇异的吸引力。
我又用眼瞟了一下前文,吴用询问晁盖要不要让宋江进屋,晁盖反问宋江是否单身前来,吴用回答是,晁盖迟疑了一伙儿才同意了。
吴用是谁?晁盖的真正心腹弟兄,可他居然不认识“晁盖的心腹弟兄”宋江。
“心腹弟兄”到访,晁盖居然询问是否单身前来,且迟疑了一伙儿才让他进屋。
可见晁盖对宋江尚有戒备,绝非宋江所述“心腹弟兄”。
事实上,以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纲的本事,即使没有宋江向晁盖告密,恐怕也能逃出官府之手。且这样,晁盖还欠下宋江一记人情。
我思考着,有了些什么发现。
淡黄色的书页上,它们的身影忽然幻化成为一只只天使,圣音缭绕指引迷途的羔羊走向圣殿。
再翻看下去,我便看见了柴进落草的事情。
殷天锡仗着自己亲戚的本事,来柴进庄上闹事,便被当时暂住在柴庄的李逵一斧子劈死。
而事后李逵为了“保护柴进的家当”,连夜把柴进的金银财宝一车一车往梁山泊上搬。
可是,事实上,柴进是不是真的需要“帮忙”呢?
要知这天下,本应是姓柴的,只是宋祖占了这地位。因为心中有愧,便为后生留下了遗嘱,大意是说,若非造反,柴家人做什么都可原谅。
这大致就相当于一道免死金牌,有这“金牌”加身,柴进何须畏惧殷家人的报复呢?
而且,李逵将其家产搬上了梁山,便是让柴进坐实了“造反”的名头,他就算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只得依着他意,乖乖上了这土匪窝。
以李逵那脑袋可绝想不出这聪明绝顶的好办法,而他又最听谁的话?
答案不言而喻。
在这浑身散发着水墨清香的仙女的引导下,我一页一页地翻看下去,如痴如醉。
这“一百单八好汉义聚”的梁山泊,或许绝非那般光明。
发现未知,思考未知,可能可以打开一番新的仙境。
思考一切,有良多收获。
水浒传心得感悟1000字篇6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水浒传心得感悟1000字篇7
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仅有两个字:忠,义。忠,即是对自我的祖国,对自我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我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可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资料.《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仅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能够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能够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义,能够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能够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活力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我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一个人,能够不相信神,却不能够不相信'神圣'。
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所以,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我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水浒传心得感悟1000字篇8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在今年暑假,妈妈为了让我增加阅读量,提高写作水平,给我买了一本书,那就是我朝思暮想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
一买回家,我就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我被书里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英雄人物展此刻我的眼前,有性格刚烈的黑旋风李逵、莽撞的花和尚鲁智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行者武松、神机妙算的智多星吴用、武艺高强的玉麒麟卢俊义、精明能干的拼命三郎石秀、排兵布阵的神机军师朱武、枪法出众的豹子头林冲、精通炮法的轰天雷凌振、筑建城垣的九尾龟陶宗旺……
这本书主要写宋江等一百零八个好汉打家劫舍,劫富济贫的故事,后受招安,受职先锋,打辽国、击田虎、征王庆、伐方腊成功后,许多英雄被高俅陷害而死。我对梁山好汉由衷的敬佩,对高俅、童贯、蔡京之流的奸臣无比痛恨。
梁山好汉中,我最喜欢的是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他不仅仅能腾云驾雾,并且能呼风唤雨,精通法术,在梁山排行第四。公孙胜曾破过高廉、乔道清、马灵等人的法术。摆起阵法,无人能敌。在打辽国时,还用这法,让兀颜统军的大将束手就擒。我对他真是佩服得无体投地。
在《水浒传》中,我既喜欢公孙胜,也喜欢方腊的猛将石宝。石宝武艺高强,惯使流星锤,一把劈风刀也神出鬼没。有一次,他和天空星急先锋索超相持,两个更不打话,斗了二十回合,不分胜负,突然,石宝用流星锤打将来,索超措手不及被打死于马下。邓飞大怒,挥舞铁链99.来战,石宝和邓飞过招十合,邓飞力怯,被劈死于马下。还有一次,李逵、鲍旭、项充、李衮四将敌石宝,石宝不战,李逵刚休息,石宝就冲上来,挥起劈风刀将鲍旭斩为两段。瞧!石宝武艺多高强,我多想拜他为师呀!
《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一向以“忠义”两字为主,忠的代表是宋江、卢俊义,义的是代表是李逵、鲁智深。宋江以忠义而深受梁山好汉的拥护,我却认为这是愚忠,毛泽东说过,宋江被招安后,成了朝廷镇压农民起义的工具,成了一把夜壶,人要用就用,用不着,谁都说脏。宋江真不该投奔朝廷,最终落得可悲的下场,使梁山兄弟也受到连累。看着梁山好汉一个个倒下,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
读了《水浒传》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不愧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